当前位置 : 首页 > 党代会 > 辉煌成就

喜迎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砥砺奋进的www.365-588.com————资源保障篇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7-10-25

2010年以来,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图书馆全体馆员的努力下,不断优化馆藏质量,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优化馆员队伍,规范管理制度,新馆已投入使用。

1.馆藏资源数量不断增长,馆藏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以来,图书馆统筹兼顾纸本文献和电子资源的采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文献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形成纸本文献与电子资源并存、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共融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体系,既确保了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又满足了不同类型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馆藏数量不断增长。

纸本图书由34.2万册增至51.88万册,增加比例51.7%,图书总量和生均数已超过专科标准(80册/生)、接近本科标准(100册/生)。中文纸本期刊由573种增至1207种,境外纸本期刊由44种增至157种,数字资源由21个增至47个,电子图书由32万余册增加至45.5万册,电子期刊由9308种增加至3.43万余种,音视频资源时长由1.23万小时增加至26万余小时。

馆藏质量不断优化,馆藏结构不断完善。

我们采取“减复本、增品种”等措施,拓宽文献采购广度,力求覆盖全面,凸显特色,增强文献采购深度,紧跟学术前沿,突出学术性、经典性、工具性,同时加强特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确保文献资源建设的系统、完整、有特色,为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保障。

2.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读者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范围不断拓展。

1)以举办“读书月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2010年以来,举办“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十三届,学生关注度不断增加,活动内容日渐丰富,影响范围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了学院的一个文化活动品牌。名家讲座、有奖征文、读书沙龙、英语学习讲座、资源培训、读书·行路、诗歌朗诵、知识竞赛、特别服务日、优秀读者评选等活动。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对转变我院学生的文风、学风,促进校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2)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通过延长服务时间,提升馆员素质,改进服务手段,来提升服务水平。2010年以来,周开放时间由70小时提升至98小时。接待读者约75万人次。书库借阅人数29.88万人次,借阅量达19.66万册,馆员队伍不断优化,馆员硕士以上学历已达54%,平均年龄已经降至45岁。此外,还不断加强馆员的业务培训,提升馆员的年培训学时,鼓励馆员积极参与同行的交流活动。

3)拓展服务方式。开展新书推介服务,拓展馆际互借、原文传递服务渠道,每年间文献传递量约50余册(篇),服务读者40余名,拓宽了服务渠道。

3.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

2010年以来,图书馆不断更新软硬件升级,更新2台服务器和1个不间断电源,更换30台办公和检索用机,确保了图书馆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资源存储空间达由5148.22GB升级至80TB。更换阅览室40台计算机,实现纸本图书与电子图书、光盘管理系统的对接和在线下载,便于读者检索。2016年9月,搬入新馆后,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完成更换、数据迁移工作,读者管理系统启用,提高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等业务的工作效率。图书馆门户网站改版上线,为读者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

4.青少年特色库建设初具规模。

资料库主要围绕青少年教育、青少年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文献进行选择性甄别与典藏,如青少年问题研究、青年志愿服务、青少年热点问题等。青少年思想道德文献资料库图书总量15000册、随书光盘及音像资料48种、青少年有关期刊35种、青少年有关报纸25种、二次文献手抄资料10438条和部分捐赠资料,并设专区存放。同时,还收藏大量与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特色库建设初具规模。今后仍将不断完善。

5.图书馆新馆已经投入使用,独立馆舍极大改善了服务环境。

新馆布局设计共五层,总建筑面积4961.76 ㎡,可容纳55万册藏书,真正实现藏、借、阅、咨一体化的开放式布局模式,独立馆舍的投入使用,读书环境更加优越。

二、图书馆今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后,图书馆的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用户需求和偏好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将面临新理念、新技术应用方面的挑战。此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用户借阅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将面临巨大挑战。此外,馆员素质知识结构不合理,深层次服务、深度咨询、个性化服务的开展面临挑战。

三、今后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原则与任务。

图书馆将紧紧围绕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心任务,以科学发展观谋划图书馆的发展,以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为重点,以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方向,建立与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发展相适应、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网络资源三位一体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提高学院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保障水平。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办馆宗旨,优化馆员队伍,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服务转型,提升服务质量,调整馆藏结构,推进网络化、数字化水平,提高整体文献保障水平,将图书馆建设成为以读者和服务为中心,与团青广泛融合,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知识服务和技能支持的文献信息中心、学习服务中心。

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加快优化馆藏质量和结构。提高图书采购质量,紧密结合专业需求,精选品种,控制复本;优化馆藏结构,统计分析各专业藏书比例,体现以专业图书为主的馆藏结构,形成藏书的专业特色。

注重纸本资源与电子资源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减少资源重复配置,逐步增加电子资源建设经费比重,加强电子资源的信息评估,保证资源质量和稳定的用户群,构建纸本资源与电子资源并存、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共融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提高文献保障水平。

青少年特色库建设。

积累和保持特色文献资源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逐步建成北京青少年资料库及题录数据库,使之成为特色鲜明、便于检索的北京市青少年文献信息中心,以更好的服务于我院和北京市的青少年研究工作。

服务体系建设。

针对学院的专业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展服务领域与服务功能,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优化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比例。创新服务模式,建设专业咨询馆员队伍,加强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咨询服务和跟踪定题服务。充分利用CALIS开展全文文献传递服务;开展个性化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和用户参与的互动式服务,积极开展参考咨询、文献信息定题检索、课题成果查新、最新文献报导等信息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

信息化建设。

完善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建成全面保障数字图书馆高效运转的存储、系统、网络等技术体系。应用前沿信息网络技术,优化资源服务系统平台,提供全方位信息导航,建设服务主导型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建立依托于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的数字化学习与科研资源利用环境,探索基于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建设完备的自动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5. 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馆”战略,针对图书馆人员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图书馆配备和培养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培训。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的技术人员,以保证图书馆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图书馆

                                                                                                                                                                                    2017913

CopyRight ? www.365-588.com